抗战解局之庞大的伪军

伪军--英文翻译为puppet army,百度百科中给出的词条解释是:由侵略者国家组织其占领地的民众或投降的敌方军队士兵所组成的军队,其成员一般为叛国失节者。大家接触伪军这个词最多的应该是在抗日相关的影视剧或小说中,抗战期间全中国伪军总数约为118.6万(没有最为准确的说法,统计口径比较困难),数量不准确的原因比较多,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伪军不是一个统一的组织,从军饷的供给侧分析可以大概分为三大块:伪满洲国的“满洲国军”,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华北治安军,汪伪国民政府的和平建国军。同时伪军里面也分三六九等的,至少有的是有编制的有的是没编制的(编制很重要,古今一理),根据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伪军受降情况,约60万,这个可以看做编制内的伪军数量,其他伪军大多是以兴亚同盟军、东亚同盟救国军、自治军,护国救民军、维新军、山西剿共军、绥蒙联军、清乡军、和平反共兴亚建国军等多种名目存在,名字一个比一个牛,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但真的不被人待见,死后都不能进祠堂。按道理说,伪军战斗上是炮灰、军饷上受歧视、身份没有认同感,这么多劣势下为什么还有大量的伪军部队呢,这要从当时的大环境说起。


1、内斗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汪精卫“国民政府”中共设置七个伪军集团合计二十多万人,其中伪第一集团军司令任援道,下辖七个师一个旅,他成为伪军曾任山东兵工山东兵工厂厂长、津浦路北段交通司令、京汉路警备司令、平津警备司令是韩复榘的部下,外系+杂牌军;伪第二集团军司令张岚峰,下辖5个师,曾任西北军军官学校校长兼郑州警备司令部司令,冯玉祥的嫡系,西北军出身,外系;伪第三集团军司令孙良诚,下辖5个师,冯军“十三太保”之一,冯玉祥失败后加入国军任上将参议(吃闲饭),后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外系;伪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吴化文,下辖5个师,冯玉祥勤务兵出身,历任任复榘第三路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这个人加入汪伪政府是比较特殊的,他是接到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秘密指令,以投日反共为目的加入伪军的(不过这个人大局观还是很好的,最终这个人还是加入了解放军,解放济南、南京他都参与了),外系;伪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下辖2个师,北洋直系出身,后投靠冯玉祥,冯玉祥失败后,参与了徐州会战,并多次立功(多次重创日军并损失惨重),后因战败和孙殿英的牵线,加入伪军,外系;伪第六集团军总司令郝鹏举,下辖3个师,最早为冯玉祥部下,但这个家伙是个标准的奇葩,这个人最早是在苏联接受的军事训练,任过暂编第五军副军长,虽然极力奉承上司胡宗南(胡宗南能力一般人品还是可以的)但不受待见,后因强奸军人家属身败名裂后加入伪军后46年被我共策反,47年又率部叛变还想抓陈毅作为投名状,47年1月叛变2月底就被解放军俘虏了,在关押图中又想逃跑,被击毙,外系;伪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孙殿英,下辖3个师,这个人估计是大家最熟悉的了,东陵大盗,北洋镇嵩军出身,投靠过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抗战初期摇摆不定,43年兵败加入伪军,外系+杂牌。

通过这些汪伪政府的集团军司令,不难看出,七个集团军司令六个来自于原西北军、东北军和山东韩复榘等的军队,一个虽不是西北军出身但也与西北军有着密切联系,没有一个黄埔系的,其中这些人很多都是曾经抗日的,为什么会变节投敌呢,内斗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了解一些国民党军队特点的人都知道,在国军中黄埔出身最受重用,其次是保定系,主要是中基层军官居多,外系是最不受待见的,虽然看起来军衔高(比如那个上将参议),但事实上,那个混乱的年代,手中有枪才能心里不慌,武器和军饷才是衡量是否嫡系的关键,外系这边钱少枪破,打仗的时候还要当炮灰,虽然说高级将领未必会死在战场,但刀枪无眼,谁不希望自己的部队能甲坚兵利呢,所以内斗是导致国军向伪军转变的一个主要原因。


2、战局

1937年七七事变以来,国军在主战场上可以算是节节败退,战败的国军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伪军,看一组数据:1938年,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到1940年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这期间,国军的战线从河北一直败退到两湖一带,八个特别市(直辖市)中只剩下重庆一个,三分天下失其二,外系部队前期靠着抗日的勇气还撑了几场大战,到40年下半年特别是汪精卫都倒戈的情况下(汪精卫在国民党中算是一个旗帜性人物,他的变节影响极大),外系和地方部队纷纷追随,幸亏我共发起了百团大战,不光为国军吸引了火力,同时给敌占区的人们以希望,(个人观点,百团大战虽然从战术层面来看我八路军损失不小,但从战略层面特别是从抗日的民族凝聚力来看,作用是十分大的,为彭大将军点个赞)。在全国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为了个人利益,伪军的膨胀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3、反共
1942年国民政府推出“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乍一看这个口号是很奇怪的,毕竟42年开始,抗日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军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也基本守住了两湖两广的关键节点,重庆虽然被轰炸但已经成为抗战大本营,同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从战略层面看,中国战场已经不是日本的第一目标,美国才是能左右战局的存在,换句话说整个战局是向着国军方面倾斜的,为什么国民政府还要为敌人送人头呢。个人认为两个事情可以侧面验证蒋总裁的想法,皖南事变和前面提到的百团大战。皖南事变无论从哪个层面看都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蒋介石从骨子里还是极其痛恨共产党的,宁与外贼是他的真实心理写照,毕竟日本人赢了他说不定摇身一变也能成为伪政府高官,共产党赢了不管他自己怎样(以共产党的宽大胸襟,估计蒋某人还是能参政议政的),他的背后利益群体(官僚资本、封建势力、买办势力)都会彻底倒台,这是国本之争,皖南事变的发生就不奇怪了。百团大战又证明了共军的实际战力,因此蒋扩大伪军以制约共军发展就是应有之义了。另外从日本投降后伪军投降上就更能说明这是国民政府故意为之了:长江以南第三、六、七、九各战区及二、三、四各方面军范围内的伪军约二十万人,均依照原则一律编遣;长江以北第二、五、十一、十二等战区的约四十二万三千余伪军,编遣二十万人外,其余约二十二万伪军摇身一变成了国军,伪军军官被任命为“总司令及军长者多人”; 东北方面有一万五千余伪军留用于国军中。




综上所述,这就是百万伪军的由来,总结起来一句话,国民党的内耗、无能和自私是导致伪军空前庞大的根本原因,不是民族的错不是人种的错,错的是当时当政的人。


原创不易,请在百忙之余帮助作者在右手边点个赞,谢谢

原创,大于2000字,申请加分

[ 本帖最后由 观海听涛 于 2019-3-12 10:57 编辑 ]
评论(8)

感谢楼主的历史科普,对伪军这一历史现象,其实了解的不多,很零碎。希望楼主能继续介绍一下另外两方的伪军。



非常感谢楼主,对近代史的科普。受益匪浅。



伪军在那个年代做了太多助纣为虐的坏事,记住历史才能守卫未来,作者原创有功



国民党时期军队的组成本就很复杂,有清末军阀直接投诚过来的封建军队,有国民党北伐期间组织训练的新军,有中原大战时期各个军阀拉来的壮丁,有大饥荒时期实在吃不上饭找军队混口饭吃的流民,这种复杂组成的军队很难真正能有统一的思想信念,再加上民国薄弱的教育普及,大众很难有完整的家国民族理念,出现那么多伪军也就很正常了。
其实明末清初帮着满人打天下的不也是一群汉人么,封建时代没那么激烈的民族主义的



内斗,是中国人的劣根性。所以,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很多时候都是内患,外忧往往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每个民族都有顶梁柱般的精英,缺也有不少糟粕



没有现代国家制度和工业的支撑,军队军阀化不可避免;军阀的行为一切以利益为先,是没有底线的。如果有,
要么对手太穷,给的价钱不够;要么烂泥扶不上墙,根本不值收买。



内斗,任何民族都存在,在民族下行理想迷惘的时候,这种内斗无疑更加剧了局面的颓势。但在民族觉醒恢复精神的那一刻起,这种内斗无疑在更高的理想引导下,被抑制在可接受的幅度内,直至导向良性竞争的轨道。伪军这一群特殊群体,在当时理想迷惘时,投敌通敌。但在更高的理想指引下,更多的体现在为民族解放而牺牲。同样一支部队,在换成更先进的体制,在抗美援朝等战场中却表现出不一样的勇气及牺牲精神。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