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文心雕龙—诱之心弦】征文最佳点评:【解析尘与土——现代社会权力与财富过度集中导致生命被漠视践踏的悲剧】

版主提醒:阅文前请点击右边小手给作者点赞!

                                                                
版主评語: 【温馨提示】

               更多精彩征文尽在 色城--征文活动区
               【色城2017文心雕龙-诱之心弦征文大赛】评委点评,活动期间严禁转载!
               阅读文章前,请点击页面右边的小手图标支持楼主
               阅读文章后,希望在回复那里留下您的心得感受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建议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为您喜欢的作者加油吧!
               认真回复交流,会有多种奖励,奖励丰厚,升级更快!详情请参照色城置顶贴!

  

评论人:微嗔
【2018年2月8日首发于第一会所(sis001)】
原文作者:紫岭红山
原文连接:【2017文心雕龙——诱之心弦】【尘与土】【2】(完结)【大赛冠军】

总评:《解析尘与土——现代社会权力与财富过度集中导致生命被漠视践踏的悲剧》

  本文作者紫岭红山是2011年文心雕龙大赛活动的冠军,今年他带着这部
《尘与土》成为了本年度文心雕龙征文大赛的第二个参赛者。这一炮打的非常精
彩,只是,还有那么一点小遗憾。

  首先必须要说,能够在情色文学整体颓势的2017年看到这样一部精彩大
作,这是一件非常让人欣喜和兴奋的事,而紫岭红山兄的复出也绝对是这一年值
得书写的大事件之一。鲁迅先生曾经在《狂人日记》说:「他翻遍了中国历史,
在每页上的『仁义道德』几个字字缝里看出满本历史写着「吃人」!读罢《尘与
土》,我看到的是这部作品中所有人物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中,逐渐迷失
自我和尊严终被时代这个巨大车轮所碾碎的身不由己和悲悯。

  《尘与土》总计十二万三千字,全作从尔童和素琴两个人再次重返深圳市打
拼开篇,直至两个人在生活中遭遇一系列变故一亡一残而结局。从文章的起始部
分开始,作者紫岭红山就为了我们展开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写实主义画卷。陈旧落
后的绿皮火车(这里存疑,个人对深圳的铁路交通系统不够了解,现在开往深圳
的火车还有这种即将被淘汰的旧式火车车型吗),如洪流般的千万农民工,大都
市火车站慵懒懈怠的便民服务公务员,招工凉棚前的各色招聘人员;再到工厂内
的杨恒、老黄、蓉姐、皮主管,已经基本实现富裕梦的赵总、荒淫无度的富二代
张春阳等,作品中的所有人一起构成了中国工业化经济快速发展大背景下的众生
相。

  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还可以看到无数个在时代洪流中一边拼搏一边挣扎的
芸芸众生。这部作品中的大多数人物,熟悉的就像生活中那些那些身处不同阶层
的人们,他们也组成了现实中中国社会由权利和财富为动力建成的金字塔。

  奠基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人群,是无数农民工和勉强维持温饱或者已经没有
工作的体力工人阶层。他们有的人像尔童和素琴一样,怀揣着一个成为城里人的
梦想奋斗打拼:有些侥幸实现梦想,却不得不在其后的人生中战战兢兢、如履薄
冰;还有些也如文中的尔童和蓉姐老公一样,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迷失自我,把
朴素的梦想变成了一味满足物质欲望和虚荣心,最终在这条没有终点的路上摔得
粉身碎骨。他们有的人像老黄一样,因为无法抗住生活的意外重压殒命。有的像
尔童的父亲和多福爹,年事已高却为了扛起家庭不得不豁出自己的余生用命来务
工拼搏;他们还有的人像第二章的少年杀马特,既没文化也没能力还没本钱,吃
不得苦却又心比天高梦想一夜暴富,可想而知在未来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这个阶层的特点是:活得很麻木,几乎不在意生活的质量,没有什么精神和
文化方面的追求,大多数人对上面两个阶层近乎盲目的羡慕和崇拜。像文章中的
素琴和尔童父亲这样能够认清自己命运且甘于平凡的人是极少数。

  这个金字塔的中层,是无数生活达到小康水准却不得不把余生和未来都用来
偿还贷款、以及少部分摆脱了经济压力却依然要拼命奔波的中产们,他们在文中
的代表是皮主管和赵总。他们大多数人已经拥有了自己装修精致的房产,有了私
家车,有了一定精神文化享受的基础和追求(不过不得不说这部分红山兄写得还
不太深入,而且用冰火做例子在这里效果也不太好)。像赵总的生活质量更高,
甚至可以通过雇佣同一阶层的人来创造财富。

  这个阶层的特点是:大多数人活得疲于奔命,在生活的夹缝里挣扎并苦中求
乐。他们有一定经济自主性,面对底层有巨大的优越感,面对同一阶层的人喜欢
攀比。但他们虽然在经济上脱离了最底层的贫民阶层,可在社会上依然面临着巨
大的压力和挥之不去的焦虑,他们担心子女的教育,担心自己或者亲人遭遇突如
其来的疾病灾难,担心社会突然爆发变故让自己一贫如洗,同时还要面对身份认
同缺失带来的歧视。所以,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富足,但实际上他们还是经常战战
兢兢,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在庞大的社会机器面前何等渺小脆弱。但是他们既无力
改变现状,也无力让自己在心灵上真正强大。他们只能用烦躁和焦虑来掩饰宣泄
自己的无力感,基于这种心态导致的焦虑言行必然会过火和过度。比如在文中,
皮主管夫人当着尔童的面出口歧视农民工子弟学校,就是这种焦虑言行的例证。

  这个金字塔的顶层,是极少数掌握着中国绝大多数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的权
贵富翁。这个阶层的人可以对社会财富进行大量占有和再分配,但他们一样要面
临巨大的竞争和内部高层自上而下的压力,不过这些并不是本作要刻画和表达的
重点,所以作者紫岭红山跳过了这部分,直接来重点表现他们对下两个阶层(主
要是平民阶层)的榨取、占有和凌辱。榨取并占有中产阶层和平民阶层创造的社
会财富,同时占有他(她)们的肉体并凌辱他们的尊严。

  表现在《尘与土》一作中,张春阳的父亲张总榨取了尔童父亲创造的社会财
富,成为他跻身权贵富翁阶层的第一桶金。而到了张春阳这一代,他们不仅要占
有榨取尔童创造的社会财富,还要占有尔童的女人,肆意践踏和凌辱尔童与素琴
的尊严。但是他们的财富和物质生活,恰恰是通过占有生产资源使无数个尔童和
素琴这样的人辛苦劳动所供养出来的,这无疑形成了一种绝妙的反讽。

  在《尘与土》一作中,对于三个阶层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娱乐的对比也
颇有特色,尤其是物质生活质量的对比相当到位,鲜明的描写在文中几乎随处可
见:尔童、素琴和工厂内的大多数工人作为社会的平民阶层,他们平时只能吃工
厂的大食堂和麻辣烫路边摊,吃一顿中产阶层根本不在意的麦当劳像过节,文化
娱乐只能听小苹果凤凰传奇,看龙傲天之流的意淫网文;皮主管夫妻的日常生活
已经可以吃凉拌牛肉和基围虾,看的是《冰与火之歌》(这里对皮主管夫妻的精
神文化娱乐写的略浅了,后文详谈),可以把自己淘汰的笔记本电脑送人;而张
春阳开着几百万的法拉利,戴着一条领带就要几万块,随手把白金项链送人,吃
澳洲龙虾喝拉菲红酒。这些都惟妙惟肖的刻画了社会阶层固化和内需分配不均造
成的巨大贫富差距。

  造成文中悲剧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尔童在追求梦想的过程迷失于虚荣和物欲
更没有自知之明,最终酿成了素琴和他父亲的(潜在)悲剧。这一点固然是表面
的因,但我不想轻飘飘把一句「没有终极信仰和真正的人生理想」砸到他们头上。

  满足欲望是人类的天性之一,人存在于社会中本身就会带着追求更好物质生
活的梦想。更何况中国社会就是依靠无数尘土一样心怀「想过更好日子」这种朴
素梦想努力奋斗的底层劳动人民作为根基和输出动力,才能够历经数千年发展到
今天。

  所以对尔童「想做一个城里人」的梦想大肆口诛笔伐,并不能揭露这个悲剧
产生的原因,更不能改变千千万万个尔童的命运。

  造成文中现象出现的最大原因是什么?也并非是社会阶层的不平等。从人类
脱离原始社会的部落文明形成国家开始,至少直到国家完全消亡之前,生产资料
与社会财富的不平等会一直存在。想要通过加速整个社会财富积累来促成文明进
步需要贫富差距和权贵阶层的出现,物质生活绝对的平均主义只能让人失去前进
动力。

  但反而言之,物质的不平等虽然是合理存在的现象,可社会应该尽可能惠及
更多的人,而并非只考虑极少数人对财富的过度集中和垄断。财富过度集中必然
会导致社会资源更大的不平等,更会导致下一阶层的上升渠道完全被上一阶层的
人所掌控。当上一阶层的权利可以大到近乎完全掌握下一阶层的人生命运(原文:
他小心翼翼地把这一切砌成一道通往梦想中的天堂的阶梯,某些人却只要一句话
便能轻轻毁去)而又得不到任何约束时,人性中无止境的贪婪和支配欲望必然会
不受限,最终让权贵阶层可以对中产和平民两个阶层为所欲为。这种不受约束的
权利又会造成人的异化与物化,一旦人在社会中失却个体价值和意义,整个社会
就会自上而下的漠视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尊严。这些,才是当下社会中千千万万尔
童和尔童式悲剧发生的最大原因。

  由于人的异化漠视生命和尊严造成的悲剧,不止发生在最底层的尔童和素琴
身上,老黄、皮主管甚至权贵阶层张春阳也一样会被漠视自己或他人生命和尊严
所造的因果吞噬。但更可悲的是作品结尾对生命和尊严的漠视仍在继续,已经看
透了社会阶层真相的尔童父亲,因为尔童伤残和阶层固化带来的巨大生存压力,
不得不也成为农民工的一员。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在一个经营不正规的小厂里会
有什么遭遇,让人阅读后不敢想象,继而又痛心和不寒而栗。尔童甚至老黄的悲
剧极大概率会在尔童父亲的身上重演,等待着尔童的不止是社会阶层固化后带来
的长期甚至是跨代永久性贫困,更有平民阶层每一代人他们的生存权利和尊严都
将被社会持续漠视甚至践踏的悲剧轮回。

  可是比这些更可怕的,是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已经开始出现。试想一下,如
果未来整个中国社会的三个阶层完全固定不变,彻底失去向上流通和变化的渠道,
权贵阶层始终掌控着下两个阶层的命运,甚至可以永远漠视和践踏中产阶层与平
民阶层的生存权利与尊严。这样的社会将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不能不让我们在
读完《尘与土》一作后深入思考。

  《尘与土》一作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中篇情色小说,这个故事虽然很沉重,情
色的元素也相对较少,但它确实揭露并批判了现在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现象,
可以让人在阅读之后回味并深思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从头
到尾都没有在文中直接批判这些社会现象,而是把问题用白描深刻的文字还原在
作品中完全留待读者思考,这种无声的控诉无疑会让人在阅读本作之后产生更深
刻的思考和更强力的批判。

  不过,不知是因为征文时间赶工的原因,还是作者紫岭红山创作时百密一疏,
这部作品在整体和细节上还是有一些尚可精益求精的空间。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女主人公素琴,这个人物的性格在文中的描写和展开似
乎有不够充分之嫌,人物的内在逻辑也有明显的前后矛盾。她为了尔童的梦想牺
牲自己的身体和尊严,而后又为了给尔童报仇手刃张春阳,最终成为本作悲剧爆
发的导火索。而恰恰是这个部分让人再三仔细阅读思考后莫名奇妙。尽管作者在
结尾再三表述素琴有士一般的刚烈精神,但是在前文的描写中,素琴表现出的全
都是「温柔,体贴,隐忍」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这样的刻画可以解释后来素
琴的自戕,但是绝对不足以解释她手刃仇人的爆发动力何在。

  素琴和尔童分手这一段同样莫名奇妙。参照后文的故事情节和张春阳的那句:
「你别急,这两天我玩腻了,就叫她回去。」显然张春阳并没有要求她和尔童分
手。如果她只是为了「尔童的事业」牺牲自己,那她似乎也没有必要和尔童分手,
更没必要用「长岛的雪」这样看似文艺浪漫的理由来刺激和敷衍尔童。素琴的教
育程度和精神文化修养都不高,就作品内的描写而言,没有任何铺垫和伏笔表现
了素琴有喜欢文艺浪漫的一面,让素琴纯粹为了成全而成全和牺牲而牺牲才和尔
童分手,显然欠缺足够说服力,这一点是作品白璧上较为明显的瑕疵和硬伤。

  这就又会引出第二个问题:素琴到底为了什么和尔童分手?张春阳并没有这
样的要求,这次分手对素琴来说不存在硬性的刚需。为了体验和享受穷人不能满
足的美好生活也许是个好的原因,但是素琴的物质欲望很低,她对饮食、衣服和
住房的需求甚至还远不如一味要做城里人的尔童,很明显她也并非为了物质生活
或者贪慕虚荣。素琴的文化素养也不高,她也不可能是为了追求某个可以带来精
神愉悦的浪漫文艺梦选择和尔童分手与张春阳一起,而作品的后文也告知读者长
岛和潘帕斯不过是素琴不想告诉尔童真相的掩饰。可是这样的表述却更让人丈二
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不但无法解释素琴和尔童分手的决绝已经手刃张春阳刚烈,
反而使素琴这个角色在性格和情节上都出现了严重的逻辑矛盾。

  而通过对女主人公素琴文化修养的讨论又会引出第三个问题:作者紫岭兄对
于三个阶层的物质生活质量对比描写很出色,可是在三个阶层精神文化方面的对
比描写既空洞无力,又有些有违常理。

  比如在第四章「繁忙」的开头,作者在提到尔童的日常文化娱乐时有这样一
句:「如果谁要求他们读卡夫卡或者村上春树,听高山流水或者柴可夫斯基,尔
童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往那家伙脸上吐口水。」

  尔童只是一个乡下的高中毕业生,他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仅限于县城和打工的
工厂,他了解村上春树这样半俗不雅的雅痞通俗作家尚勉强说得过去,但是很难
想象一个农民工会知道卡夫卡这个名字甚至会了解他的作品特点。我大学学习
《现代西方文学流派》专业课的时候,老师曾经给我们布置了阅读卡夫卡小说的
课后作业,并告诫我们一定要在不看他作品文学评论的前提下来独立阅读理解。
当时有大概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包括我自己在内)在阅毕之后抱怨他的小说故事
离奇深奥,立意隐喻晦涩、阅读起来相当吃力,我不能想象尔童这样教育背景的
农民工会带着对文学的朝圣之心来阅读卡夫卡的作品。虽然一个人的教育背景与
他对文学的喜爱和梦想追求不能划等号,但是前文没有任何细节铺垫说明尔童是
个文学爱好者,这个例子显然引用的很不恰当。这里如果把卡夫卡换成王小波、
冯唐或者毛姆一类相对更流行且更便于大众接受的纯文学作家会不会更好?

  讨论到这里就又引出了第四个问题:作品在描写皮总管和张春阳的物质生活
方面很下了一番笔墨,这个部分的刻画也很精彩。可是在描写这两个阶层的精神
文化方面完全流于表面甚至干脆没有。

  比如文中的皮总管用《权力的游戏》这样的流行美剧来刷优越感很正常,但
是一个985毕业的中层管理用《权力的游戏》刷优越感就只能是个例了。

  由于旧职工作的原因,我曾经和同事对国内美剧的追剧观众做过相当长时间
的采样跟踪调查。至少从我们对主要以国内中产阶层为主干的观众群体调查结果
而言,985毕业的学生大多数早在大学里就把各类美剧刷的滚瓜烂熟,所以他
们在成家立业后,对电视剧方面的娱乐非常两极化:要么是完全的大众化娱乐,
大众流行什么他们跟着看什么,根本不介意电视剧的产地和题材,也不用看剧来
对平民阶层的娱乐显示优越,这类人多为理工科毕业,从事的工作以IT、机械
、矿产、化学或建筑工程师为主;而从事人文社科管理类工作的985毕业生口
味非常挑剔,他们虽然也会看权游这样的流行剧,但他们追剧的话题目标早已锁
定在了《黑镜》、《守望尘世》和《双峰》等格调更高的美剧以及口碑很高的英
剧等国内流行度不高的小众精英剧集上,这种剧集对尔童这样的农民工来说很难
吸收消化。反而是普通重点高校和二本三本的毕业生更喜欢讨论《权力的游戏》
这样的剧集并喜欢用这些讨论来刷优越。

  不否认985毕业的学生中,也许客观上存在个别人像皮总管这样追剧方面
已经很落后于多数同学但又喜欢在不如他的人身上寻找优越。可是一旦一个人物
形象某个方面成为当下社会中的特定个例,那他在作品中的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
无疑就会被大幅削弱。如果紫岭兄希望使用《权游》的情节来隐喻女主人公素琴
的悲剧(原文:当尔童转脸看时,才发现她已经抱着自己的腿,在《卡斯特梅的
雨季》的旋律中沉沉睡去),这里把皮总管985毕业的教育背景改成普通重点
或者二本大学似乎更符合当下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

  再有,作品完全没有描写张春阳的精神文化娱乐,好像在作品中这个富家子
弟不需要展现自己的精神文化方面,张公子只需要在第一会所(我先去笑会)发
布他的图文帖子就可以作为精神食粮来娱乐了。可这样的空白处理也未尝不是个
小小的遗憾,作品前文描写过尔童因为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繁忙的工作导致他只能
选择最肤浅的快餐文化来作为精神食粮。如果后文能对张春阳的精神文化修养予
以充分描写,这样不但可以再次形成鲜明对比,还可以揭露当下社会权贵阶层之
所以能鉴赏和追求高雅艺术,很大原因是他们对社会资源和财富的集中垄断以及
对平民阶层的榨取,使他们完全摆脱了繁重密集的劳动生产有了足够的心情和时
间来欣赏相对高雅且曲高和寡的文学艺术(比如,可以写张春阳第一次看卡夫卡
一样看不懂,后来因为去美国留学/去捷克布拉格度假参加研究卡夫卡的文学社
并且花上亿美元买到了市场仅有的一套卡夫卡小说手稿),这样通过平民阶层和
权贵阶层由于物质财富差异造成的精神文化差异来讽刺和揭示会更有力量。

  所以,在这里也和紫岭兄尝试提供一些关于剧情的修改设想,如果本作在涉
及素琴和人物精神文化方面的的情节与细节做出如下补充,是否能让《尘与土》
这部作品更加完美些。

  假设素琴确实是一个拥有「士」一般刚烈性格的传统女性。那就应该在前文
通过一些小事作为伏笔来提前做好铺垫,这些小事可以隐喻素琴在温柔和隐忍的
一面背后也有刚烈的性子。另外还可以在文中补充交代张春阳为了羞辱素琴(这
娘们还挺难泡的)用开除尔童来威胁她和尔童分手。这样既可以完善素琴这个人
物的性格,也可以很好的解释刚烈性子的素琴为了成全尔童「成为城里人的梦想」,
所以不得不决绝的离开他拖入张春阳的怀抱,并且在尔童被打后手刃张春阳。

  如果作者觉得张春阳这样泡过几百个女人的富二代没有必要来刻意羞辱素琴,
就是凭借文艺和金钱堆砌出的浪漫来把素琴弄到数额。那么不妨尝试一种相对大
胆的构思:通过一些小细节描写素琴骨子里也有文艺浪漫的一面,比如素琴虽然
在农村,不过由于女性天生对文学艺术的灵性和浪漫,她很早就接触到了村上春
树和柴可夫斯基,但是尔童因为现实生活巨大的生存压力,只能用凤凰传奇、小
苹果和网文小说来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遇到了张春阳之后,恰好这位富
二代也是一位喜欢欣赏文学和古典音乐的人,这些也满足了素琴在精神层面上的
幻想。还恰好可以和尔童因为繁重的劳动已经没有精力和欣赏村上春树和柴可夫
斯基形成鲜明对比。但女主人公素琴既有文艺浪漫的一面,也有刚烈的一面。她
起初和尔童分手一方面是想成全后者成为城里人的梦想。另一方面,她也是想体
验自己没有过的美好生活,而这种美好的生活并非为了满足物质欲望,而是会产
生新的精神愉悦(欣赏相对高雅的文学和音乐并观赏潘帕斯的风和长岛的雪)。

  可张春阳不过是把她当做又一个得手的玩物,幻想破灭再加上尔童被打成为
压倒她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促使她个性中刚烈的一面爆发手刃仇人并自戕。
这样塑造人物性格也许会带来更强的阅读体验。人都是复杂而多面的,一个女性
的性格里兼带着士的刚毅和文艺青年的浪漫并不矛盾,还可以让她更加鲜活、多
元、立体。但是这些都需要作者在前文做出一定的伏笔描写才能更加完善。

  当然,我不知道红山兄在创作素琴这个角色的时候,是否是有意在作品中做
了大量留白让读者对素琴这个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和思考,但我不得不说在同一
个角色身上用前后矛盾的故事和人物表现来设置留白是并不成功的。留白确实是
种非常好的写作手法,但是留白需要伏笔和线索来铺垫,而且必须要讲究与作品
契入的时机。比如在《金瓶梅》中,贲四的老婆邀请春梅、玉箫等四个丫鬟吃饭
,不想冷落了正室夫人吴月娘,吴月娘怒骂四个丫鬟不过是「庙门上只画了半
边儿的小鬼」,这就是非常精彩的留白。再比如《红楼梦》中从「金陵十二钗」
到「宝黛初会」再到妙玉的身世之谜,处处都是精彩的留白。

  反例则是刘慈欣的《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三体》系列是一部很精
彩的科幻小说,但这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尤其是女性塑造的失败也早已多被大
家批评诟病。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刘慈欣在《三体》二三部女性塑造方
面大量滥用留白的写作方法,在几乎没有任何铺垫和伏笔的前提下突兀刻意地为
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留出了思考的空间,结果非但没有创造出精彩的隐喻
和意境美,反而彻底让角色空洞化脸谱化(庄颜和程心)。这样的留白还不如第
一部《地球往事》中对叶文洁的实写,后者虽然也欠缺足够丰富的性格刻画,但
是刘慈欣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她在大兴安岭红岸基地十几年的经历和遭遇,通过
描写她与当地人民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生活来侧写叶文洁在这十几年里时刻都感受
着人性中美好一面的温暖,所以叶文洁在面对三体文明信号的几次心态转变
让人在阅读后额外信服。这些例子都说明了留白的手法不是万能的,如果使用不
当还不如直接用实写的手法更合适。

  还不得不说的一点是作品中的一些「梗」(典故)在文中的使用明显生硬,
比如那段「潘帕斯的风和长岛的雪」。作为一个老网民,能理解紫岭兄对昔日那
个网络「精英时代」虚拟世界的缅怀和追忆,但是这样的典故用在作品中还是要
更加自然些为好。难以想象素琴和尔童两个地理知识匮乏的人能够对潘帕斯的风
和长岛的雪产生多大心理共鸣。如果作者是为了刻画不同阶层的巨大贫富差距,
倒不如让他俩通过书籍或者网络的查找来明白长岛和潘帕斯对于平民阶层的人来
说多么巨大和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样直白的描写会比一味虚写更加深刻有力。

  另外,作品对底层阶层之间的争斗也描写的不够深刻。在网络上传播着这样
一篇文章:《上层的人互相捧,中层的人互相攀,下层的人互相踩》。这样的文
章肯定有以偏概全和博眼球之嫌,但这篇文章能够出现并且热传,就说明它确实
揭示了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而且这些现象已经比较常见了了。本作对于中层
互相攀比的特点透过皮主管夫人的言行刻画的很精彩,但是对于底层工人和工人
之间生存竞争却刻画的略显肤浅,除了螺丝刀事件,尔童和同属底层的基层工人
们几乎没怎么爆发过矛盾和利益冲突。这样的描写显然也略嫌失真。

  最后,在作品接近收尾之前,尔童发现张春阳对素琴的凌辱与虐待,正是这
一系列事件成为了点燃全作矛盾爆发的导火索,这本来应该应该是全篇最精彩的
高潮部分,应该需要用浓重的笔墨来详细描写一番。但是红山兄却只是平平淡淡
的几笔略过了,这样的处理,如果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和代入,显然会大大减轻对
男主角尔童愤怒和屈辱心理的共情。故事最大的矛盾爆发部分却这样平淡处理,
从作品的主题和情节的推动上看,这似乎不是最优的做法。

  当然以上所有问题,都是基于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更加精益求精的理念来讨论
的。

  本作在生活细节方面的优点相较缺点多的数不胜数,比如对代工工厂的工作
流程细节描写详细合理,让人怀疑作者现实中是否在这样的工厂实习过或者体验
过生活。比如前文尔童两次接触到酸液的铺垫,既刻画了工业社会财富过度集中
后对个体生命尊严的冷漠和蔑视(原文:真要按照标准流程来洗,就得穿防护服,
找专门的清洗台……两个小时都搞不定。这两个小时你机器就得停机。你损失不
起,厂里更损失不起)。更为尔童后来因为酸液导致悲剧埋下了伏笔,类似的精
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比比皆是,遗憾的是这里限于篇幅,不能讨论太多了。

  创作小说容易,创作精品很难,创作流传于世的经典更难。这些问题的存在
只是白璧微瑕,并不能掩饰《尘与土》这部精彩大作的璧玉之光。但是想从精品
进入经典,需要的是创作者心怀文学艺术的朝圣之心和反复与作品内人物灵魂的
共鸣修改增删,使作品在一次次自我修正与自我超越中更加完美。也能让作品中
的每一段情节和每一个人物都更合理化,更能和读者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共情。

  最后,预祝紫岭兄能够在本届文心雕龙征文大赛中取得一个好成绩,这部《
尘与土》是我心目中近五年来色城文心雕龙大赛最出色的征文作品(上一篇恰好
也是紫岭红山兄五年前的旧作《重返乐园》);即使放到整个网络情色文学界这
五年的全部征文作品中,《尘与土》的质量也足以跻身三甲!

  我个人预祝并且也相信紫岭兄一定能够在日后的文学创作之路上做到更加出
色,完美的留下自己的传世经典,终能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微嗔敬上


附录1:《尘与土》原作精彩段落赏析:

  这恐怕是人类发展出工业以来,独一无二的奇怪现象。从历史到现代,东方
到西方,工人从来都只会因为工作时间太长,加班太多或者工作太疲劳而抗议,
罢工,运动甚至革命。只有现在这个年代的这个国家,农民工才会因为不加班或
者加班少而怒火中烧。


  她就在那里孤独地凝望,凝望着着尘土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有些奇迹
早已为人熟知,比如百分之五的耕地养活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有一些奇迹,比如
这个古老的国度正在迅速完成工业化,则在被反复传扬。但还有一些奇迹,恐怕
永远也不会为人所知,只会被深深隐藏:

  这个号称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正在奇迹般地完成工业化的同时,悄无声
息地消灭了工人阶级。如今在这个国度的无数城市中的无数工厂间辛勤劳碌着的
无数尔童和素琴们,都只是农民而已。


  那些光那么明亮,那么灿烂,染红了半边天幕,像是水一般在流转,像是火
一般在燃烧,像是云一般在飘荡,像是雾一般在弥漫,像是有生命一般,在有节
奏地呼吸。这边一串蓝白像是水晶链,轻轻一碰便会四散,坠落,然后溅起无数
碎片漫天飞舞。那边一片橙黄则在温暖的甘甜中带着微酸,含在嘴里是柔软滑腻,
但轻轻咬下时,却能感觉到恰到好处的弹性。一团红色追逐着一团白色,叮叮当
当;一方青绿却爱抚着一湾淡紫,情意绵绵。那些光就在尔童和素琴的眼睛里欢
笑,哭泣,述说,歌唱,它们的声音无法阻挡地占据了他们的心房。



  附录2:本届征文大赛优秀作品与同代(2011年——2017年)网络
情色文学征文大赛优秀作品比较:

  注:本作品比较仅为个人观点,作品选拔纯粹为个人化标准,无关第一会所
文区官方及本届征文大赛评委会。只看作品的质量与文笔,最高分70分。

  70分档(排名不分先后):《重返乐园》——2011年第一会所·色城文
心雕龙征文大赛冠军作品,作者紫岭红山。链接:【色城2011文心雕龙】
【重返乐园】(首次发文,二十万字全本)


  《来生缘》——2014年春满四合院春之文祭征文活动亚军作品,作者绝
世天劫(Armageddon)。链接:【来生缘】(全本,12。6万字,
虐心文,慎入!)


  69分档(排名不分先后):《青樱》——2013年春满四合院春之文祭
征文活动亚军作品,作者流域风。链接:【青樱】

  《雨雪风花》——2015年春满四合院春之文祭征文活动冠军作品,作者
holdme1234。链接:【雨雪风花】(全)

  《尘与土》——2017年第一会所·色城文心雕龙征文大赛冠军,作者紫
岭红山。链接:【2017文心雕龙——诱之心弦】【尘与土】【2】(完)

  68分档(排名不分先后):《母子姻缘》——2011年第一会所·色城
文心雕龙征文大赛亚军作品,作者一笔随心。链接:【色城2011文心雕龙】
【母子姻缘】(62号)


  《桃花劫》——2012年第一会所·色城文心雕龙征文大赛冠军作品,作者
非天使。链接:【2012文心雕龙】【桃花劫】(07号)(完结)

  《禁忌笔记》——2015年第一会所·色城文心雕龙征文大赛季军作品,作
者zhouyu12121。链接:【禁忌笔记】(完)

  《周婶的妈妈》——2016年第一会所·色城文心雕龙征文大赛殿军作品,
作者楚生狂歌。链接:【2016文心雕龙——随心说欲】【周婶的妈妈/ 婶子
的乳房】


  67分档(排名不分先后):《凌辱叶氏企业四位千金(叶落知秋)》——
2012年第一会所·色城文心雕龙征文大赛亚军作品,作者佛兰肯斯坦。链接:
【2012文心雕龙】【凌辱叶氏企业四位千金(叶落知秋)】

  《湘柔》——2014年春满四合院春之文祭征文活动季军作品,作者:晓秋
。链接:【湘柔】(完)

  《爱情海》——2013年春满四合院春之文祭征文活动冠军作品,作者绝世
天劫(Armageddon)。链接:【爱情海】

  《辐射、重生》——2017年第一会所·色城文心雕龙征文大赛参赛作品,
作者黄金死神。链接:【2017文心雕龙—诱之心弦】【辐射、重生】【31】

  下略。

                (完)

版主提醒:阅文后请用你的认真回复支持作者!点击右边的小手同样可以给作者点赞!

[ 本帖最后由 微嗔 于 2018-2-8 15:42 编辑 ]
评论(26)



这是我们文区高管选出来的本届征文最佳点评,相信也会得到广大作者、读者的首肯

微嗔为色文的付出是巨大的,方方面面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第一会所、色城为有微嗔这样卓越的管理而骄傲、自豪!



点评十分到位,微微的文笔是我所向往而达不到的水平。



首先感谢微嗔大佬如此长评,真是与有荣焉。光是得到微嗔大佬这样的一篇评论,就足够我去装个逼了。哈哈哈。
    说一下我自己写这篇文章时的想法吧。
    营造宿命感与塑造典型——我写《尘与土》时的挑战
    首先是宿命感。
    欧美作家写中世纪,就会写出《冰与火之歌》,大气磅礴。日本作家写中世纪,就会写出《狼与香辛料》,细腻精致。世界各国与各种文化的文学是有自己的特征和风格的。日本文学中很少有波澜壮阔的作品,同样欧美文学也很少着重于雕琢少量角色之间的感情和心理。而不管是《冰与火之歌》还是《狼与香辛料》,不管格局大小,细腻还是磅礴,它们都缺乏中国文学中最显著的特征:
    宿命感。
    中国文学中洋溢的宿命感是其他文化的文学作品中没有的。无论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星落五丈原还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皈依佛祖前,无论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流着泪死去还是水浒传中鲁智深带着笑圆寂,乃至《平凡的世界》《活着》这些作品,都带着一种强烈的宿命感。
    结局乃是注定的,无论怎么反抗都只是徒劳。什么是宿命?注定的对手我们称之为宿敌,注定的命运就是所谓宿命。描写个体的努力在宿命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这其实就是中国文学最核心的思想之一。
    从《艾萨拉往事》开始,我就试图在作品中也营造这种宿命感。我并不在意读者像微嗔大佬说的那样,看到第一章就知道结局。相反,我是刻意强化这一点的,从题记开始就一直在有意营造结局的必然性,强化宿命感。我就是希望读者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局,希望大家体会到宿命的强大和不可抗拒。我不知道我对宿命感的营造有没有成功,但我自己至少在《重返乐园》当中,是没有刻意营造宿命感的。
    在《尘与土》当中,我尝试着写的是不同的个体在面对宿命时的反应。而读者看的其实也是这一点。这很困难,因为我一开始就暗示了结局,营造了沉重的氛围,而且完全没有刻意设置什么精彩的情节,人和事都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我在这一篇作品一开始就没有希望通过情节打动人。而在今后的作品中,我还会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那么,知道了结局的作品就没有可读性了吗?我们每个人的结局都是注定的,精彩的是如何面对生死之间的过程。万幸这篇作品在这方面不算失败,很多读者即使一开始就知道了结局,还是被吸引着读了下去。正如一位俄国作家说的:所谓悲剧,是个体的灵魂在面对无法抗拒的命运时闪现出的光辉。
    这就涉及到我努力的第二个方向:塑造典型。
    什么是文学中的典型形象?所谓典型,就是既要有特殊性,更要有普遍性。
    世界上只有一个爱德蒙唐泰斯,却有无数的芳汀。只有一个令狐冲,却有无数的孔乙己。只有一个琼恩雪诺,却有无数的汤姆叔叔。前者的故事都很精彩,比后者的故事精彩得多,说到吸引读者,当然是他们更优秀。但正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太强的特殊性而失去了普遍性。这也是前者的文学性不如后者的原因。
    文学终究是需要反映普遍现象的。古往今来,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地出现过乔峰,段誉和虚竹,但时至今日,中国的土地上仍然生活着无数的阿q,闰土和祥林嫂。同样的,冯磊和王慧以及他们的故事终究只能是童话般不可复制,但尔童,素琴乃至皮主管,张春阳……他们的故事仍然在不停地发生。
    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在写尘与土的时候,我注重的是塑造典型,注重的是普遍性。我自己是比较满意的,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尘与土》中几乎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是典型,皮主管是典型的工厂中层管理,张春阳是典型的富二代,老黄是典型的老一代农民工……尔童也是典型的新一代农民工,具有农民工身上几乎所有的共性。
    而作为典型的文学形象乃至小说的主角,光有普遍性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特殊性。尔童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一直在反抗宿命,身为农民工却想做城里人,这就是区别他和其他农民工的特殊性。而故事的结局,正是他反抗的失败。
    所以微嗔大佬说我没有走出自己的套路我是不服的。哈哈哈。在《重返乐园》当中,我没有作出这两个方面的努力,而《尘与土》当中,我努力的是这两个方向。而正因为宿命感和典型文学形象,至少在我自己看来,《尘与土》的文学性是超越《重返乐园》的。
    至于后面素琴和尔童分手的原因,确实是我少交代了一句。我本来以为大家都能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呢,其实很简单:
    素琴认为自己被玷污了,所以不愿意再和尔童在一起。
    其他的批评都很对。毕竟在一个月以内写完了十多万字,确实还有些细节欠缺雕琢。等过年看看有没有时间精修一下。
    总之,非常感谢微嗔大佬。这么一篇长评真是让我受宠若惊,更觉得倍儿有面子啊哈哈哈。不行,我要吹三年。



小微啊,你可知道我很爱你~~~~
对于红山所说的,我只想说,要写出好文,第一要有良好的语文基础,第二要有认真的态度。只要有这两点,就一定能写出出色的文章。历届大赛的前几名,都有这样的素质。
至于《尘与土》,色的部分太少了!谁给你的勇气拿这样的文参加色文大赛?



引用:
原帖由 a85127513 于 2018-2-9 01:21 发表
小微啊,你可知道我很爱你~~~~
对于红山所说的,我只想说,要写出好文,第一要有良好的语文基础,第二要有认真的态度。只要有这两点,就一定能写出出色的文章。历届大赛的前几名,都有这样的素质。 ...
你知道,长得帅的人一般都比较自信,所以我的自信爆棚不是没有道理的



引用:
原帖由 紫岭红山 于 2018-2-9 01:11 发表
首先感谢微嗔大佬如此长评,真是与有荣焉。光是得到微嗔大佬这样的一篇评论,就足够我去装个逼了。哈哈哈。
    说一下我自己写这篇文章时的想法吧。
    营造宿命感与塑造典型——我写《尘与土》时的挑战
    首 ...
《尘与土》的文学性确实超过你以往的作品,这点我也认同

你以前的作品略显温馨、浪漫,而且居多着眼于个人的感受,虽看了舒服,但是不能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今天这部《尘与土》则更批判、严肃,思想层面远超过往。



引用:
原帖由 紫岭红山 于 2018-2-9 01:11 发表
首先感谢微嗔大佬如此长评,真是与有荣焉。光是得到微嗔大佬这样的一篇评论,就足够我去装个逼了。哈哈哈。
    说一下我自己写这篇文章时的想法吧。
    营造宿命感与塑造典型——我写《尘与土》时的挑战
    首先是宿命感。
    欧美作家写中世纪,就会写出《冰与火之歌》,大气磅礴。日本作家写中世纪,就会写出《狼与香辛料》,细腻精致。世界各国与各种文化的文学是有自己的特征和风格的。日本文学中很少有波澜壮阔的作品,同样欧美文学也很少着重于雕琢少量角色之间的感情和心理。而不管是《冰与火之歌》还是《狼与香辛料》,不管格局大小,细腻还是磅礴,它们都缺乏中国文学中最显著的特征:
    宿命感。
    中国文学中洋溢的宿命感是其他文化的文学作品中没有的。无论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星落五丈原还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皈依佛祖前,无论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流着泪死去还是水浒传中鲁智深带着笑圆寂,乃至《平凡的世界》《活着》这些作品,都带着一种强烈的宿命感。
    结局乃是注定的,无论怎么反抗都只是徒劳。什么是宿命?注定的对手我们称之为宿敌,注定的命运就是所谓宿命。描写个体的努力在宿命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这其实就是中国文学最核心的思想之一。
    从《艾萨拉往事》开始,我就试图在作品中也营造这种宿命感。我并不在意读者像微嗔大佬说的那样,看到第一章就知道结局。相反,我是刻意强化这一点的,从题记开始就一直在有意营造结局的必然性,强化宿命感。我就是希望读者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局,希望大家体会到宿命的强大和不可抗拒。我不知道我对宿命感的营造有没有成功,但我自己至少在《重返乐园》当中,是没有刻意营造宿命感的。
    在《尘与土》当中,我尝试着写的是不同的个体在面对宿命时的反应。而读者看的其实也是这一点。这很困难,因为我一开始就暗示了结局,营造了沉重的氛围,而且完全没有刻意设置什么精彩的情节,人和事都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我在这一篇作品一开始就没有希望通过情节打动人。而在今后的作品中,我还会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那么,知道了结局的作品就没有可读性了吗?我们每个人的结局都是注定的,精彩的是如何面对生死之间的过程。万幸这篇作品在这方面不算失败,很多读者即使一开始就知道了结局,还是被吸引着读了下去。正如一位俄国作家说的:所谓悲剧,是个体的灵魂在面对无法抗拒的命运时闪现出的光辉。
    这就涉及到我努力的第二个方向:塑造典型。
    什么是文学中的典型形象?所谓典型,就是既要有特殊性,更要有普遍性。
    世界上只有一个爱德蒙唐泰斯,却有无数的芳汀。只有一个令狐冲,却有无数的孔乙己。只有一个琼恩雪诺,却有无数的汤姆叔叔。前者的故事都很精彩,比后者的故事精彩得多,说到吸引读者,当然是他们更优秀。但正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太强的特殊性而失去了普遍性。这也是前者的文学性不如后者的原因。
    文学终究是需要反映普遍现象的。古往今来,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地出现过乔峰,段誉和虚竹,但时至今日,中国的土地上仍然生活着无数的阿q,闰土和祥林嫂。同样的,冯磊和王慧以及他们的故事终究只能是童话般不可复制,但尔童,素琴乃至皮主管,张春阳……他们的故事仍然在不停地发生。
    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在写尘与土的时候,我注重的是塑造典型,注重的是普遍性。我自己是比较满意的,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尘与土》中几乎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是典型,皮主管是典型的工厂中层管理,张春阳是典型的富二代,老黄是典型的老一代农民工……尔童也是典型的新一代农民工,具有农民工身上几乎所有的共性。
    而作为典型的文学形象乃至小说的主角,光有普遍性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特殊性。尔童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一直在反抗宿命,身为农民工却想做城里人,这就是区别他和其他农民工的特殊性。而故事的结局,正是他反抗的失败。
    所以微嗔大佬说我没有走出自己的套路我是不服的。哈哈哈。在《重返乐园》当中,我没有作出这两个方面的努力,而《尘与土》当中,我努力的是这两个方向。而正因为宿命感和典型文学形象,至少在我自己看来,《尘与土》的文学性是超越《重返乐园》的。
    至于后面素琴和尔童分手的原因,确实是我少交代了一句。我本来以为大家都能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呢,其实很简单:
    素琴认为自己被玷污了,所以不愿意再和尔童在一起。
    其他的批评都很对。毕竟在一个月以内写完了十多万字,确实还有些细节欠缺雕琢。等过年看看有没有时间精修一下。
    总之,非常感谢微嗔大佬。这么一篇长评真是让我受宠若惊,更觉得倍儿有面子啊哈哈哈。不行,我要吹三年。 ...
  前面的部分基本都很赞同,尤其是宿命,如紫岭兄所说,中国文学无论是传
统作家,还是受到欧美各种文学思潮和文学形式影响的当代作家,他们笔下的人
物无一不带着强烈的宿命感。

  但是后面的地方,个人就不赞同了。首先第一,经典文学故事的共相一定要
大于殊相吗?经典人物的的特殊性一定要高于普遍性?恕我不能这么认为。

  爱德蒙唐泰斯和方汀比文学性要远远逊于后者,可是如果把爱德蒙唐泰斯换
成冉阿让如何?《悲惨世界》洋洋洒洒一百二十万字,故事的思想核心是芳汀为
代表的无数个底层女性的悲惨遭遇?还是冉阿让无论遭遇了多少次苦难挫折都始
终恪守自己善良博爱的神性闪光?令狐冲当然比不上孔乙己,可如果把令狐冲换
成贾宝玉、孙悟空再来和孔乙己比比,孔乙己也许更普遍,可更具创新性、思想
性和艺术魅力的是谁?用琼恩雪诺比汤姆叔叔显然太小巫比大巫了,恩,那我们
换亚哈船长来吧,要知道船长大人斗白鲸的时候可是被加缪福克纳等多位大师盛
赞其“是美国民族精神的代表呢。”

  紫岭兄发现毛病出在哪了吗?

  同样还有第二个论点:故事很精彩的小说文学性就一定是弱的?现在读者喜
欢的精彩故事文学性思想性越来越差了,是因为精彩故事天生文学性思想性有缺
陷?还是自金庸先生写精彩故事开始写的人越来越满足于圆润的中庸精神,再发
展到当下唯利是图越来越不用心了?

  因为现在的精彩故事文学性越来越差了,所以就推导出只有反映普遍现象弱
化故事情节处理的文学作品文学性才是高的,试问一下紫岭兄,你真觉得这样的
论点没问题吗?这是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文学是需要反映普遍现象的,可文学绝不仅仅依靠现实世界来反应普遍现象,
文学更绝不止于反映普遍现象。如果文学就在反应普遍现象的框框里转,那我们
最好的选择是去读各类历史书籍和传记。这世界上不止没出现过乔峰,段誉和虚
竹,历史上唐僧取经的路上也没有三个徒弟和白马;浮士德泡妞从玛甘蕾泡到希
腊神话里的海伦,到最后玩到填海造陆,这也太不反映普遍现象了;《变形记》
一开头格里高尔直接变成大虫子了;《红楼梦》通篇都是贵族老爷少男少女们的
莺莺燕燕儿女情长和府内的勾心斗角,这距离当时的劳动人民有多遥远?但丁跑
到地狱、炼狱、天堂中一通旅游,这不太扯淡了吗,就这地狱、炼狱、天堂谁见
过?全世界有几个人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为了追求艺术梦想直接扔下成功事业跑
去大溪地隐居?

  中国当代严肃文学的路径,就是被这些所谓「主义」和「时代感」活活限制
到越来越狭窄的。

  再说到素琴,素琴和尔童分手的原因紫岭兄解释的不错,可这个怎么解释她
最后杀了张春阳?回到整部《尘与土》,谁才是真正普遍性中的特殊性?尔童身
为农民工却想做城里人虽然不多,但在社会中也不算鲜见吧,现在的农民工群体
想做城里人的恐怕不是少数,而是多数。只不过多数可能想想就算了,能像尔童
那样带着执念从行动上成为城里人的也许确实不多。而且身为农民工却想做城里
人这谈不上最大的反抗。如紫岭兄的转述所说,悲剧是个体的灵魂在面对无法抗
拒的命运时闪现出的光辉。可是在《尘与土》一作,这个光辉更应该在谁得身上?
是一心想做城里人的尔童吗?

  素琴最后手刃张春阳的爆发,才恰恰是全作中唯一普遍现象中真正带着特殊
光芒的人。现在社会上底层女性敢为了自己的农民工前男友捅死亿万富二代(而
且还是十几刀)的,别说是普遍现象中的特例,我们即使想在社会新闻里看看看,
我们都很难找到了。可整个故事前面对这个特殊人物的刻画铺垫全都很弱,甚至
干脆没有。素琴前面的情节没有过哪怕一次通过哪怕是一件小事来展现自己「士」
一般刚烈精神的一面。

  人物性格刻画的前后矛盾和失衡,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了。

  所以,第二点我不能赞同的就是,我个人并不认为《尘与土》的文学性超越
了《重返乐园》,在我个人看来两者是各有所长的。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必然要包
含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部分。《尘与土》的思想性:在现实世界的还原,对当下
社会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这些方面它远远超越了《重返乐园》;但是他
在两个部分的严重失分,注定了它在艺术性方面和《重返乐园》相比是大幅退步
了的。

  这两个部分,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灵魂。

  素琴和尔童这两个人和他们发生的故事,无论情感上的共鸣还是对内心灵魂
的触动上,真的还远比不上冯磊和王慧那段禁忌之恋。冯磊在结尾向老牧师忏悔
的那一段,坛子里好多读者是流着泪看完的。

  写作上一方面有了大的突破和创新,但另一方面却大幅退步,这真的不能算
是超越了自己;而紫岭兄这个趋势出现的苗头,恰恰是从《艾萨拉往事》开始的。

  当然,这也许是我自己太挑剔了。

  不过不管怎样,还是非常高兴能在今年看到《尘与土》这一部精彩大作的,
尤其是放在整个当下网络色文圈子里几乎所有作者都在敷衍写故事的大背景下,
更能显出紫岭兄认真创作的态度有多么难能可贵。不过有点可惜的是,《尘与土》
这部作品在我的心里,和《重返乐园》一样,距离经典大概就只有一步之遥,可
惜这最后一步,兄台没走出去。

[ 本帖最后由 微嗔 于 2018-2-9 18:44 编辑 ]



引用:
原帖由 微嗔 于 2018-2-9 18:22 发表



  前面的部分基本都很赞同,尤其是宿命,如紫岭兄所说,中国文学无论是传
统作家,还是受到欧美各种文学思潮和文学形式影响的当代作家,他们笔下的人
物无一不带着强烈的宿命感。

  但是后面的地方, ...
看了微嗔的论述,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我内心认同的也是《尘与土》在思想性上超越以往,但是人物刻画上不如《重返乐园》,也就是微嗔说的艺术性!

还是微嗔的评论更专业、系统啊



我觉得我好象在旁听学术研讨会 回头再看我的点评,就是一碗尖酸刻薄的白开水啊。



呐,微嗔大佬,有些观念上的问题就不必争辩了,哈哈哈。反正在网络上谁都说服不了谁的。
就说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吧。
兼顾思想性和文学性,这可是文豪才能做到的。强如金庸莫言,其实也会在某一个方面有所欠缺,并不完美。
要鞭策自己追求完美没错,但也要有自知之明对吧。
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要的是脚踏实地,一篇一篇地,有目的的锤炼自己的水平。
我只是个业余写写东西的,没受过专业训练。就更不能好高骛远,想着那么容易就写出完美的作品。
比如姐弟篇一直没写,就因为我深知自己能力不足。所以不敢动笔。
而《尘与土》这一篇,我说了目的就是练习营造宿命感和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达到这个目的我就已经满意。
实际上我自己感觉自己已经达到目的了。尘与土只有乐园一半的篇幅,而除了宿命感,尘与土当中出现的人物数量超过乐园,也远比乐园更典型。从主角到重要配角到次要配角甚至龙套,我都是有目的地朝着特殊性与普遍性去刻画,相信微嗔大佬也同意这一点。
篇幅,时间,精力,都有限制。毕竟是参加征文嘛,不可能像职业作家一样花几年时间去雕琢这篇小说,对吧。哈哈。
所以我的意思是,尘与土和乐园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写乐园我根本没想那么多,就是写个故事而已。而尘与土我是刻意追求某些东西,而淡化其他方面的追求的。
简而言之,可能综合水平没有超过,但是不一样的套路。大佬提出的其他意见都非常中肯,非常感谢,我只是对这一点有异议而已,哈哈。
还请勿怪。毕竟写文的都有点偏执的臭脾气。
真的非常感谢这些意见,这可是一个想提高自己水平的作者求而不得的,求别人这么认真的评论都不一定求得到呢。更感谢这么严格的要求。光是这种讨论本身就已经是很高的高度了,讨论情色文学很少有上升到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程度的,这一点已经足够我骄傲。
能感受到你们的期待,心有戚戚焉。不过,我暂时恐怕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写一篇微嗔大佬说到的经典吧。现阶段的作品还是每一部都会向某个特定的方向做些努力和尝试。比如暂时还没有在本站发布的《心何在》也是一样,主要是尝试某种新的写作技巧。
当然,性奴系统什么的,就只是玩票而已了,当消遣,不必有什么期待。
等我感觉到自己的水平有一定提升了以后,才会再尝试去挑战写出更完美的经典作品。
再次感谢各位大佬的鞭策。

[ 本帖最后由 紫岭红山 于 2018-2-10 00:49 编辑 ]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